“啊!”一名16岁的少女正在竹林寺祈福时,突然发出尖锐的尖叫声,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!她的母亲惊恐万分,撕心裂肺地哭喊:“老和尚,求你还我女儿!”然而,住持只是冷冷一笑,不紧不慢地回应:“佛爷喜欢她,与你何干?”这不过是竹林寺多年来发生的又一起离奇失踪事件,实际上,这样的情况已发生超过500次。
那么,为什么这位老和尚如此猖狂?事情的根源,要追溯到乾隆年间的一个古老习俗——替僧。
在那个时代,皇帝自视为天子,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与天命相连。因此,一旦登基,皇帝便会挑选一位僧人替他在寺庙中修行,祈求天下安宁。乾隆帝的替僧,便是京都的护国寺的老禅师。
替僧的身份极为尊贵,普通百姓无缘一见,这使得与替僧关系密切的寺庙住持显得格外受人推崇。而竹林寺的住持正是这样一位名声显赫的人物,深受社会各界尊重。
有一位知名的大文豪,刘墉,原本对这些虚无缥缈的迷信事物并不感兴趣,对寺庙神佛的传说也极为反感。然而,他的夫人却始终不肯罢休,总是耳边喋喋不休,硬是劝说他去竹林寺一探究竟。刘墉实在有些忍不住她的坚持,最终答应陪她一起去一趟。
那天,刘墉与夫人步行前往竹林寺,途中却看到一名三十多岁的妇人正蹲在路旁哭泣。见此情景,刘墉觉得这事不寻常,便急忙上前询问。妇人泪如雨下,几乎说不出话来:“昨日,一名老妇人来家中,称我女儿得了怪病,必须到竹林寺降香才能治愈。谁知,刚一跪下,女儿就消失了!”她痛苦地继续道,“昨天的大女儿也在此失踪,今天,连小女儿也不见了!”
听闻此事,刘墉心中泛起疑云,他立即决定带着夫人回家,并命令她快些离开。“这座寺庙一定有问题!”他坚定地说道。随即,他指派几名随行的侍从,准备亲自前往寺庙调查。
在调查过程中,刘墉了解到,过去三年来,不少女子曾前往竹林寺降香,却再也没有回来。村里的人无不心急如焚,但寺中的和尚却总是冷酷回应,“你家的女儿已经借灵气飞升了。”这样的回答令刘墉无法容忍,他顿时怒火中烧,决定深入一探究竟。
为了亲自查明真相,刘墉在寺中点燃了一柱香,但并未发现任何异常。夫人见状笑道:“看来,佛爷只收俏女子,像咱这样的糟老头可不受青睐!”然而,刘墉并未轻易放弃。回到热河后,他立即召集了一队人马,将竹林寺包围起来。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,寺中400多名和尚被一一捆绑,然而他们仍旧拒绝承认任何罪行,甚至求和珅出面救援。
和珅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,心中也感到不安,悄悄拉住刘墉的衣角提醒:“别太急,千万小心触怒了天子,性命难保。”但刘墉根本不为所动,他冷笑道:“既然真相如此明显,我自然不会退缩!”和珅见状,愤愤离去,留下刘墉下令严惩这些人。
很快,几个年轻的和尚忍不住哭诉出真相:竹林寺的老和尚利用与替僧的关系,收受贿赂,巧妙地在佛像后建起了一个暗道。每当女子来寺庙祈福时,老和尚便会用脚踩下机关,悄无声息地打开暗门,把这些女子偷偷地引入地下,之后用网兜将她们接走。从而造成了无数年轻女子神秘失踪的悲剧。
在继续深入调查后,刘墉确认了竹林寺的和尚们贪财好色,肆意欺骗少女们,甚至与一些神婆勾结,引诱未婚女子前来寺庙,以此为名行不法之事。真相大白后,刘墉面对如何惩处这些僧人的难题,却毫不犹豫地向乾隆请示。
次日,刘墉上朝向乾隆禀报:“热河竹林寺的和尚,凭借替僧的庇护,竟然害死了无数良家女子!”
乾隆听罢勃然大怒,但身为皇帝,他又不得不顾及自己的威严。稍作沉思,他终于问道:“刘爱卿,你认为该如何处理这件事?”
刘墉心中已经有所预料,见乾隆的心态宽松,他微微一笑,回答道:“既然圣上宽恕,那就不必斩杀他们,略施惩戒即可。”
乾隆听后,心中一喜,急忙点头:“好,既然如此,那就按你的提议行事。”但为了确保刘墉不反悔,他迅速结束了朝会。
然而,刘墉并没有如乾隆所愿,反而冷笑一声,转身命令行刑官:“将这些和尚倒着埋起来,用耙子凌迟!”和珅见状吓得目瞪口呆,慌忙大喊:“大胆,刘墉,你真想惹祸吗?”但刘墉依旧泰然自若:“我不过是遵从圣旨,既然不斩,那就按照圣上意思倒着耙了!”
围观的百姓听到此话,纷纷拍手叫好,认为他为民除害,公正无私。对于乾隆而言,这一切似乎仍然是关乎自己的面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